2024-05-28 03:29:12 | 找车网
开门见山,关于苹果造车,笔者有以下三点判断可与各位分享、探讨:
不可尽信iCar明年9月能顺利发布
不用费心猜测iCar的神秘面容
不必怀疑iCar的智能化实力
云里雾里的苹果造车项目Titan,终于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媒体同行那里“拨云见日”了。
12月21日中国台湾地区核心财经媒体《經濟日報》发布新闻,称苹果将在2021年9月发布Apple Car——这比行业的普遍预测要提前了两三年。
证据确凿否?
别尽信 明年能见
在众友媒情绪高涨地跟进这一爆炸性新闻后,《白话EV》将苹果汽车明年发布的“证据”进行了严密梳理,高度浓缩成了以下三点:
第一,从制动器(和大)到充电器(贸联-KY),从电机(富田)到继电器(和勤),特斯拉在台湾地区的主要供应商均已被苹果公司通知:赶紧扩产,明年开干!
第二,苹果御用合作商富士康在今年早些时候有所“异动”,其母公司鸿海精密联手裕隆,冷不丁的放出狠话,说要用5-7年时间里拿下电动车市场10%的市场份额。
第三,奉行“标准品策略”是苹果亘古不变的作风,这一点在iPhone 11不推5G机型,生扛到今年iPhone 12才实现5G的实例面前显得毋庸置疑;但在汽车新四化一浪比一浪高的当下,自动驾驶技术加身的数字网联化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标准品”级商品,而非噱头,所以苹果突然着急起来,听着就真真儿的!
但是,并不可尽信iCar明年9月能顺利发布!理由也有三:
第一,实车验证时间过于紧迫。
暂且相信这位“不愿具名的供应商高层”所言属实,并且相信清一色的“特斯拉系”供应商凭借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有能力在极短时间内扩产开干,为苹果匹配相应的技术与产能,但造车终究要秉持实车出来必须先做可靠性验证的“行规”。
赵本山所言极是:“走两步儿,没病走两步儿!”而苹果汽车要走的可绝对不止“两步儿”,而是百万公里级的严格验证,不到1年的时间显然不太够用。
第二,产能之谜待解。
造车不比产手机,大工厂该建还是要建的——图里的是库比蒂诺苹果公司总部附近的一个“绝密地点”,其实就是Titan的研发中心。在那儿研发没问题,但这种建筑物里绝对没法儿批量造车。
虽然“千人团队稳定多年”“业界精英挖角荟萃”“自动驾驶专利不断”,这些都能作为Titan项目有条不紊进行的实锤证据,但即便是马斯克也要为Model 3“产能地狱”焦急地睡车间地板监工,催着“帐篷”工厂赶紧建起来,倒真是没见库克对造车业务的产能有何动作。
当然,您要说苹果最擅长保密工作,掩人耳目地把一座拔地而起的汽车工厂变透明,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第三,造车经验不足,极有可能跳票。
造车新势力跳票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连续跳票直到“跳消失”,什么游侠、FF、博郡之类,例子实在多到懒得一一列举。它们或许是死在钱眼儿里,但苹果不缺钱;不仅不缺钱,更不缺人才和技术实力,但经验终归还是缺乏的。
说白了,您可以信iCar明年9月发布,但2022年批量交付这道门槛儿,特斯拉、蔚来们当年有多难迈过去,相信苹果汽车也并不比前辈们轻松多少。
别猜测 车长啥样
即便是手机这种“功能强悍>外观设计”的电子产品,果粉也往往会在秋季发布会后纷纷吐槽,什么刘海屏、强迫症之类的,可见“颜值即正义”的理念在各种产品上同等适用。
于是,自2014年苹果爆出Titan造车计划后,各种iCar假想图层出不穷……
当然,对于苹果这样一个“视保密如生命”的公司而言,上面这些“网图”实在是毫无意义——你永远不要怀疑那些擅长颠覆行业的头部公司,他们的脑洞绝对比网友要刁钻深邃!
最经典的案例,当属特斯拉Cybertruck。
在2019年11月22日之前,基于马斯克对特斯拉皮卡设计的“夸张”描述,网络上流传了不少“夸张”的Cybertruck臆想图。
然而,在2019年11月22日见证了Cybertruck实车之后,网友只能惊呼“我们还是太年轻了”。
所以,千万不要费尽心思去想象iCar的面容,满怀期待即可。
别怀疑 硬核实力
长啥样儿倒还真是其次,毕竟雇来一两位NB设计师就能搞定,真正值得期待的,是iCar硬核的内在数字化实力。找车网
虽然笔者对iCar的认知程度和各位看官保持完全一致(就是啥也不知道),但从以下五个角度去分析预测,咱真的是一点儿不必怀疑iCar的智能化水准。
第一,梳理时间。
当大家都以为苹果造车计划的初始面貌是2014年启动的Titan之时,不得不补充一句,早在2007年,乔布斯就将公司名称Apple Computer更名为Apple,这是苹果公司业务范围拓展野心的起点,而乔布斯生前对汽车业务表现出的强烈兴趣,也是苹果汽车业务的重要铺垫。
2014年的苹果官方发言人对Titan项目的获批慷慨激昂,简单粗暴地来了一句“给特斯拉迎头一击”,但这句豪言壮语也是6年以来的唯一一句“官方发声”。苹果对造车业务谨慎且持续的缄默,与一众造车新势力的高调形成鲜明反差,这也无数次令外界生疑:苹果汽车是不是“黄了”?但你细品,早些年就有1万亿美金的市值,250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跟造车新势力的“嗷嗷待哺”完全不同,人家苹果“不差钱”,不需要用PPT吸引投资人,所以“闷头造车不言语”一点儿不稀奇。
深谙新车研发周期的人有个共识,用48-60个月研发一款新车,是合理的周期。对于苹果这种“新造车”+“技术控”+“颠覆派”的厂商来说,再多加几年周期也是完全合理的——如此计算,选择2021年发布iCar,绝对是符合苹果首款车型研发周期的。
第二,人才深度。
雄厚的资金储备最容易换来的就是人才矩阵。所以6年以来,关于苹果造车人才的新闻不曾中断。
在高层端,特斯拉是苹果最重要的“挖角”对象。
2018年,道格·菲尔德在负责特斯拉Model 3开发工作5年后,重返苹果,加入Titan团队,并主持工作。他同时兼具电动平衡车(Segway)、智能硬件(苹果Mac硬件工程)、传统汽车研发(福特汽车)、智能机器人(DEKA)、新能源电动汽车(特斯拉)等领域丰富而珍贵的从业经验。前阵子已在苹果公司光荣退休,iCar则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后的作品。
前特斯拉汽车工程前副总裁克里斯?波利特加盟苹果,他曾是阿斯顿马丁的首席工程师,暗示苹果的计划可能是推出高端汽车。
前特斯拉机械工程经理大卫尼尔森,前高级动力总成测试工程师约翰·爱尔兰,前特斯拉招聘人员劳伦·奇米尼拉,也相继加入苹果公司。
但绝不仅仅是特斯拉被挖。电池公司A123,英伟达,MissionMotors,Here地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众多主机厂,都是苹果挖人的对象。
在规模端,屈指可数的三条新闻就已证明Titan团队超乎外界想象的极速扩张。
2014年,“目前已组成数百人的研究团队”。
2016年,库克“叫停”造车项目的烟雾弹时,“千人团队将转向专攻自动驾驶技术”。
2018年7月7 日,跳槽小鹏汽车的苹果前员工张晓浪因涉嫌窃密,被FBI逮捕。而在随后的司法程序中,苹果被迫提供了相关部门的员工数量,“整体员工13.5万人,专攻汽车相关业务的研发人员5000人”。
数百、千人、5000人,几何倍增长的团队规模,再次印证着苹果对造车业务的认真。
第三,专利积累。
即便再怎么藏着掖着,iCar的秘密也会被必须公开的专利申请信息泄露出去。
仅仅2020年一年,苹果便已申请成功近百项汽车相关专利。多了不列,就简单拿出来三个例子:
1、“乘员安全系统”:在车辆碰撞时,避免车内面对面乘坐的两名乘客相撞的系统。
2、“车窗调节系统”:乘员可调节车窗的颜色、反射率,亦可调整其进入“雾面”模式。
3、“自动对准充电设备”:车辆可自行靠近充电桩,桩车进入对接状态完全智能自动化。
惊艳度极高的专利多如牛毛,这也让iCar的值得期待指数高高在上。只期待众多已经申报专利成功的黑科技能实装率高一点,再高一点!
第四,路测数据。
只要想实现自动驾驶,路测数据的原始积累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
苹果虽然没有实车,却早已将自动驾驶车辆驶上道路。
根据2017年苹果获得美国路测自动驾驶牌照后当地媒体曝光的照片来看,代替苹果上路的是雷克萨斯RX450h,其车队规模时有扩张。在近期的报道中,苹果路测车队中已有70辆车。
根据去年曝光的数据来看,苹果的成绩是路测总里程达到7544英里(约合1.2万公里),70辆路测车辆的MPD(Miles Per Disengagement,衡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驾驶水平”最直观的指标)为117.88英里(约合189.7公里)。
当然,受制于尚未批量交付商品实车用于积累路测数据,苹果或许与头部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路测长度勉强持平,但MPD水准远远落后于Waymo等技术大牛,路测长度也只有特斯拉百万分之一。
第五,进化能力。
数据积累落后,但苹果毕竟是软件迭代和系统生态的始祖,OTA概念不也是汽车圈集体从手机界“偷师”来的神技吗?
所以,iCar的数字化功能中,最值得期待的当属其进化能力。
或许,在iCar发布后,此前更偏向于系统和生态更迭的春季发布会和WWDC将会拥有更高关注度(某种意义上系统迭代相当于汽车的年型款更新);而苹果公司最看重的第一季度财报也将不再重度依赖于新款iPhone产品的市场表现;另外,iCar版块的加入,也必将让每年苹果秋季发布会的时长加倍,且重头戏发生偏移。
不可否认,业界对苹果产品迭代进化实力出众的认知是一致的,而此等优势从电子产品无缝移植至汽车产品中已成定论,这也是苹果在推出第一款汽车产品时就直接拥有强悍品牌力的重要基石。
把戴森造车熬黄了,把贾跃亭熬成老赖了,把Titan项目总负责人都给熬退休了,苹果造车是有多能熬啊——当然,苹果造车有多能熬,就有多么值得期待!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尽快把iCar实车请到《白话EV》来做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环保、绿色出行的标志,更是现代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种品牌的电动汽车中,这篇文章将会列出纯电动汽车十大名牌排名及价格。
1. 特斯拉(Tesla)——售价:35万-80万人民币
特斯拉(Tesla)是一款向全世界发出清晰信号的纯电动汽车品牌,其具有高颜值、高科技、高品质的三大特点。旗下Telsa Model S、Telsa Model X和Telsa Model 3等型号在市面上收获极高口碑,也让特斯拉成为众多电动车品牌的标杆。
2. 奔驰(Benz)——售价:65万-100万人民币
奔驰(Benz)是家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其旗下EQC、EQS、EQV等车型都深受消费者青睐。奔驰的设计和品质是一流的,作为带头人,奔驰在纯电动轿车领域内表现极为出色。
3. 比亚迪(Byton)——售价:30万-50万人民币
比亚迪(Byton)是一家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它的建厂年仅11年,却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动汽车品牌之一。比亚迪旗下的M-Byte、K-Byte等型号颇具特色,深度融入科技感并且还拥有风光无限。
4. 雷克萨斯(Lexus)——售价:55万-100万人民币
雷克萨斯(Lexus)的设计质量以及它强大的性能得到整个汽车界的认可。除此之外,雷克萨斯旗下ES 300h, LS 500h和UX 300e等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型,在市面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5. 苹果(Apple)——售价:不详
苹果(Apple)是一个创新、引领潮流的品牌,虽然其市场新品推出时间尚未确定,但是从目前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消息中,苹果的电动车项目将会对全球汽车界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6. 宝马(BMW)——售价:55万-130万人民币
宝马(BMW)一直是时尚、豪华的代表性品牌,其纯电动车型BMW iX、BMW i4、BMW i3既跑得快,又有颜值,融入了更多的个性特点,深得车市消费者的追捧。
7. 华丽汽车(Lucid)——售价:40万-60万人民币
华丽汽车(Lucid)是一个美国品牌,依托顶尖技术、创新理念和设计灵感加持,推出的Air Sedan首款纯电动汽车 ,不仅空间舒适,快充速度极快还具有足不出户实现多项控制的全面智能化服务。
8. 雷诺(Renault)——售价:20万-40万人民币
雷诺(Renault)是欧洲领先的汽车品牌,其最畅销的纯电动车型ZOE,作为主流车市中的一支武器,受到市面上众多电动车消费者的亲睐,同时受到了消费者们的一致追捧。
9. 奇瑞(Qoros)——售价:20万-40万人民币
奇瑞(Qoros)的纯电动车于2014年推出,它的设计与汽车科技表现都属于国内领先水准,品牌口碑十分良好。2020年,奇瑞的纯电动新款柯蓝、eQ1新发布,更是充满惊喜。
10. 宝骏(Baojun)——售价:15万-30万人民币
宝骏(Baojun)的纯电动汽车E300系列,无论是造型还是性能,都不输于其他品牌。更重要的是其超长续航里程和低廉售价,使得宝骏的纯电动汽车具有了更广泛市场前景。
以上为纯电动汽车十大名牌排名及价格,它们在品质与性能上都表现出色,并且都是目前市场上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之一,关于它们的精彩故事,请自行搜索。
1.
比亚迪
(秦Pro EV/宋Pro EV)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秦Pro EV和宋Pro EV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些车型不仅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品质,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的人性化配置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2.
蔚来
(NIO)
蔚来是中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2014年。该品牌的市值也在不断增长,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蔚来汽车的产品线包括ES6、ES8、EC6等多款车型。蔚来在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同时充电网络也很完善。
3.
小鹏
汽车(XPENG)
小鹏汽车是一家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商,成立于2014年。该品牌的市值也在不断增长,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小鹏汽车的产品线包括G3、P7等多款车型。小鹏汽车在智能化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同时车辆的续航里程也比较长。
4.
理想汽车
(Li Auto)
理想汽车是一家新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成立于2015年。该品牌的市值也在不断增长,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理想汽车的产品线包括ONE、Mars等多款车型。理想汽车在车辆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同时车辆的舒适性和实用性也备受好评。
5.
奇瑞新能源
(eQ1/eQ5)
奇瑞
新能源是奇瑞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eQ1和eQ5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口碑。这两款车型凭借其良好的品质、较高的性价比以及较为方便的充电服务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eQ5的续航里程达到了350公里,极大地解决了消费者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
6.
北汽新能源
(EU系列/EX系列)
北汽新能源作为北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EU系列和EX系列等车型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些车型的续航里程较为出色,性能也较为稳定可靠,同时还提供丰富的的人性化配置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因此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7.
吉利汽车
(
帝豪EV
/
博越
EV)
吉利汽车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帝豪EV和博越EV是吉利汽车的代表性新能源汽车产品,其品质可靠、性能出色,同时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8.上汽
荣威
(Ei5/Ei6)
上汽荣威的Ei5和Ei6以其豪华的内饰配置、宽敞的内部空间以及舒适的驾乘体验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上汽荣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推出了像Ei5这样具备较长续航里程的车型。
9.广汽
埃安
(
AION S
/
AION LX
)
广汽埃安作为
广汽集团
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Aion S和Aion LX等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些车型的续航里程表现出色,性能也较为出色,同时还提供了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和舒适豪华的内饰配置,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10.长城汽车(
欧拉
ORA/欧拉ORA EV)
长城汽车的欧拉ORA和欧拉ORA EV以其时尚可爱的外观设计、豪华的内饰配置以及舒适的驾乘体验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同时,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推出了像欧拉ORA这样具备外观时尚俏皮又具有较长续航里程的车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时尚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04-12 04:16:58
2024-04-30 18:36:29
2024-03-23 10:41:41
2024-03-16 03:29:10
2023-09-13 23:20:34
2024-03-15 02: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