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

2023-11-13 08:42:14 | 找车网

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

新产品试制的组织机构

(一)新产品试制的组织机构的形式企业新产品试制的组织形式,根据新产品的类型和试制组织机构的能力一般有三种形式。
1、开式新产品试制,企业未设立专门的机构,新产品试制所需的零部件和成品装配,全部由生产分厂或车间来完成,开发部门只有1--2人负责编制新产品试制进度计划和检查督催“进度计划”的实施。这种形式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投资购置新产品试制所需的设备,节约投资;最大的缺点是将试制和生产混在一起加工,分厂或车间重视生产,而忽视新产品试制,使新产品试制进度一拖再拖,新产品不能按计划完成,影响投放市场的时间。
2、闭式企业设置了一个设备和人员工种齐全,加工能力强的试制车间或工段。新产品试制所需全部或大部份零部件和装配都由试制车间(工段)来完成,极少量的大型零部件加工仍需生产分厂(车间)提供。新产品试制和试验在试制车间(工段)形成一个闭环,试制成功后移交生产。这种形式最大的优点,是试制进度完全掌握在试制部门自己手中,按“计划”完成新产品试制有保障;最大的缺点是购买设备投资大、设备闲置时间长、利用率低。
3、闭开式企业新产品试制部门拥有一定数量的设备和人员,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但有些大型零部件或精密的零部件,仍需依靠生产分厂或车间加工,装配也需在生产线上完成。新产品试制是以试制车间(工段)为主,生产分厂(车间)配合来完成。这种闭开式的新产品试制方式具有上述两种形式的优点。
(二)企业新产品试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必须以新、优、廉来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从而必须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
推荐以闭开式的形式设置新产品试制机构,购置加工一般零部件所需的设备,有的企业还可以建设能往返连续装配的小型生产线。配备必需的人员,新产品试制的工作量,力争70~80%在试制车间(工段)来完成。这样既不会因试制新产品打乱生产秩序, 造成减产损失;又可保证新产品试制能按计划进度完成,选择最佳时机投放市场。
(三)试制车间(工段)配置的设备如何为新产品试制配置其所需设备,这是很多企业未能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很多企业领导,由于得到投资资金困难,怕试制设备闲置浪费,舍不得花钱来为试制新产品配备所必须的设备,试制车间(工段)是一种“开式”或以“开式”为主的组织形式。绝大部份新产品零部件加工和全部装配,都必须在生产车间进行。试制是有风险性的,有些关键技术很难一次成功,为了试制新产品生产设备,特别是生产关键设备只能停停做做,造成生产上的巨大浪费。另外,生产车间为了赶生产任务,“生产第一”,只好推迟新产品的加工和装配任务,使新产品试制一拖再拖,几乎没有一项新产品能按“计划”完成,从而影响新产品投放市场,造成销售损失巨大。有时上述两项一年的损失就可购置不少试制所需的设备。从这个经济核算的观点上看,试制设备应尽可能配得齐一些,一般尽可能配齐到70~80%。试制设备闲时还可担任些加工任务。这样就可做到加快试制,生产不误,试制和生产双丰收。

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

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

1956年7月19日,的确是一个让中国人自豪的日子。这天,我国自行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轰鸣着飞上蓝天。

4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参与试制的人员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们对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的试制成功仍记忆犹新。8月 25日,记者见到时任112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前身)总工艺师的 76岁的罗时大老人,谈起当时的情况,老人颇为激动。

试制喷气式歼击机,是在掌握了修理和制造零备件技术以后发展起来的。从1951年到1954年这段时间,修理过200多架苏制喷气式歼击机,初步掌握了米格型飞机的结构和特点,为试制喷气式歼击机创造了条件。

按航空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要制造的第一种飞机是苏联米格15埃弗。我国于1954年试制成功了该种飞机的起落架、后机身、机翼、尾翼等几大部件和一些附件。但 1954年10月,苏联政府建议停止试制米格15埃弗,改为试制更新式的米格17埃弗(后称56式或歼5飞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电示中国驻苏大使馆就缩短米格17埃弗飞机试制时间问题,向苏方提出了要求。25日,苏方同意向我国移交米格17埃弗的制造特许权。同时二机部四局正式下达了试制米格17埃弗的命令,并要求于1 957年10月1日前试制出第一架飞机。

米格17埃弗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喷气式歼击机之一,这架飞机全部零件一万多种,25万多件,能否在短时间内制造出这样复杂的飞机,的确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为了顺利地开展试制工作,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结合修理任务,采取将修理的飞机全部分解的办法,按装配新飞机的要求进行装配,并更换一些超差的零件,以熟悉整机的装配和制造过程,为制造新机创造条件。

1955年3月,苏联提供了全套飞机图纸、技术文件。9月,大批飞机零件、工装从苏联运来。为了缩短试制周期,尽快掌握技术,根据苏联专家的意见,采用了四个阶段平行作业的快速试制方法。该方法是根据一架飞机的全部制造工艺过程,将其适当地分成四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部件装配成飞机。第二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组合件装配成部件,再装配成飞机。第三阶段是用苏联提供的零件装配成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飞机。第四阶段是用自制的零件装配组合件,再装配成部件,最后装配成国产飞机。

由修理到制造这段路,很快走了过来。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刚刚建立五年之后,就走完了这段路,无论怎样说,速度是惊人的。但是毕竟还是仿制。由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试制歼 5过程中就曾闹过不少笑话。比如,苏联工艺资料有道工序要求 “要用伏尔加河水清洗零件”,技术人员对这个规定不敢轻易改动,以为伏尔加河水有什么特殊的功效或溶剂。又如,苏联工艺资料中要求一种作辅助材料用的牛皮,必须是三岁以上未被牛虻叮过和不能有鞭伤的小牛的皮。道理在哪里,当时谁也说不清,实际也办不到。

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努力,用20多万工时完成的国产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总装,终于开始试飞了。1956年7月19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沈阳古城碧空如洗。牵引车拖着新机在晨曦中来到沈阳于洪机场,300多人观看了首飞。飞机安全着陆后,人们高兴得蹦了起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试制成功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翱翔蓝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9月8日,国家验收委员会正式批准歼5飞机投入批量生产。9月9日,《人民日报》以“我国试制成功新型喷气式战斗机”为题,在头版作了报道。同年9月10日,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亲赴沈阳,参加国产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庆祝大会。上午10点,聂荣臻元帅亲自为飞行表演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中0101”剪了彩。曾在朝鲜战场上击落两架敌机的主任试飞员吴克明驾机飞行,作了精彩表演。当人们翘首仰望,许多人都热泪盈眶。国产飞机的良好性能,赢得了中央领导的称赞。

1956年国庆节,我国制造的4架歼5飞机,列队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兴地对外国朋友说:“我们自己的飞机过去了。”后来,他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旧中国几乎没有机器制造业,更没有汽车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而这些现在都建起来了。”

歼5飞机试制成功以后,迅速投入优质稳定的成批生产。19 56年至1959年共生产数百架,装备了人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为捍卫祖国的领空、领海筑起了一道坚固的蓝天长城。英勇的人民空军驾驶着国产歼5飞机,多次击落入侵之敌。1958年,我空军第9师27团刘淮敏驾驶歼5机与4架美制F-86战斗机作战,一举将其击落2架;接着第14师42团杜风瑞驾驶歼5机与数倍之敌作战,又击落两架F—86。同年,海军航空兵驾驶歼5机击落RB—57高空侦察机一架。1967年,空军用歼5飞机击落F—4B飞机一架,灭了敌人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

试制车国家允许买吗

是可以买的。综合考虑以下: 找车网

1、静态试验车相对路试车要好一些,其实所有的出厂新车在面向买家之前都有一定的实验方可交付给客户。

2、如果没有损伤,发动机状态和其它库存新车没有区别的话可以考虑入手。一般来说只要提供发票和合格证就是可以上牌照的。

3、但是试验车就好比一辆二手车,要查清是做什么试验用的。有的是测试发动机有的是测试底盘,都是没有问题的。

4、不要买碰撞试验的车,它们要比正常的大肇事还要麻烦。然后还要注意不要买特殊配置的车,有些特殊配置的车是买不到配件的。

试验车指:

1、 一汽 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产品在投放市场前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和路试,以确保新产品存在的质量。

2、一般这类车都是在市内进行的普通道路测试耐久度、转弯、刹车等,也有极限测试后的车不过这类车价格基本都是废铁价格被一汽高官子弟废铁价格买走,市场上是见不到的。

3、所以我们出售的都只是一般 城市道路 测试的车对车没有任何影响这类车多数都有几千公里数,都是无牌照手续齐全的准新车。

以上就是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找车网。
与“第一种国产歼击机试制成功发生在什么时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