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 01:29:47 | 找车网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编辑 | 张博文
程维下车,何 小鹏 接过方向盘。
8月28日, 滴滴 出行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而小鹏将开启多品牌战略,并以新品牌发布A级智能电动车,项目代号为“MONA”。首款产品为定价15万元左右,同时面向C端和B端销售。
与此前 比亚迪 和滴滴合作的D1车型不同,滴滴这次相当于把MONA项目“卖”给了小鹏。而MONA的首款车型预计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官宣之后,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
据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达芬奇是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了。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一些人之外,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清掉。”该人士也透露,滴滴放弃造整车,并不全是因为资质的问题。“工信部那边已经跑通了,所以,只要想往下推进,资质那都不是事。”
“程维对造车这件事非常不笃定,传递给底下的人信心不足,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只能把业务卖掉”,该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何小鹏非常看好出行市场的前景”。据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向虎嗅透露:“在双方的合作分工上,小鹏方面将负责推动该项目的量产研发,而滴滴则从生态上进行运营工作的支持。产品投产后,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和渠道推动销售。”
小鹏与滴滴的这次合作,本质上是各取所需的结果。一方面,滴滴需要及时止损,但又不甘产品投入付诸东流;另一方面,小鹏苦心钻研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找到大规模上量的切入口。于是,“小滴”组合走到了一起,MONA正式登场。
程维“弃车”,曾几度徘徊
对于造车这件事,程维内心犹豫不决。
2018年,滴滴出行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在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斩钉截铁地表态:“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事实上,早在2017年,滴滴就与比亚迪和 理想汽车 (当时还叫 车和家 ),开始秘密合作研发定制车型。此后公开亮相的是比亚迪的D1,而与理想合作的D1 Plus则被“雪藏”。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多年后回应称,“2019年我们拿到了王兴和美团的战略投资,而美团和该出行平台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双方都对于这样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顾虑,所以我们终止了该产品。”
与比亚迪的合作,曾让滴滴初次尝到了“造车光环”所带来的“快感”。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首款网约车D1。滴滴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这也意味着彼时滴滴已经深度参与整车制造。
但同时,滴滴也尝到了汽车市场的苦。
在投放市场初期,D1只向网约车司机销售车型,半年租每月租金4399元,一年租每月租金4299元。 在第一年,也就是2021年还卖出了10,176台。但到了第二年就只卖出了994辆。或许是滴滴已战略放弃D1,于是2022年底 比亚迪D1 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出售。不过,此时“父母双方”对D1这款产品,基本已无“鸡娃”的计划了。
时间来到2021年初,百度、小米纷纷高调官宣造车。巧合的是,那年4月,雷军在小米科技园招待了多位造车界大佬,并举办了一场闭门会谈。台上雷军、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在镜头前微笑,台下围坐的人中程维便是见证者之一。
几乎与“小米造车”在同一时期,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开始秘密启动。造车业务的负责人是滴滴出行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同时,他也是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随后,滴滴开始在圈内高薪挖人,曾有消息指出,“达芬奇”员工规模达1700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维的不笃定,让造车团队感到信心不足。据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在项目初期,程维每周至少有2个全天跟“达芬奇”团队开会。但之后就越来越少了,直到现在“把造车业务卖了”。
今日发布的公告称: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从当前的信息看,何小鹏更像是替程维接盘了造车项目。
“这个车(MONA)前面的绝大部分研发都是滴滴做的,所以本质上就是卖项目,滴滴能够回血。然后,小鹏拿了一款更接近于量产的车型,缩短研发成本和周期,并且跟滴滴进行资源的互换。”一位滴滴内部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
何小鹏“接盘”,下一步大棋
何小鹏看重的并不是滴滴的车,而是其手上的“资源”。
“有趣的是,两年前我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因为成本原因,没有车企能够在15万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随着我们死磕技术创新和全流程降本,当前我的观点改变了。”
这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8月18日举行的小鹏汽车2023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的表态。他进一步解释道:“因为我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会极大地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
而何小鹏口中所说的15万级全自动驾驶汽车、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指的正是与滴滴合作的“MONA”项目。
通过MONA快速上量,小鹏当前的第一诉求。
今日发布的公告称:小鹏汽车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在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4.14万辆,低于 蔚来 的5.5万辆,也低于理想汽车的13.91万辆。在财报中的交付量指引中,理想汽车给出了100,000辆至103,000辆的破记录数据;而小鹏预期的交付量则为39,000-41,000台。
如果能借助滴滴在B端网约车市场的资源,小鹏的交付量还能翻几番。根据滴滴的2022年年报显示,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未来这1900万司机,大概率都得换新能源汽车。要知道,自2019年以来,部分市区已经实行新增网约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方案,不少地区的目标为2020年底实现出租车全电动化。
同时,日系“低智”产品垄断网约车市场的现状,也该有所转变了。
现在市面上,快车主要以“ 轩逸 雷凌 卡罗拉 ”为主,专车以“ 帕萨特 凯美瑞 雅阁 ”为主。这些日系车型虽然在节能性上表现突出,但在智能驾驶方面几乎可以说“宛如智力障碍者”。那么,网约车司机更像是现代版的“车夫”,卖得是自己的体力。
在合作公告中,小鹏汽车明确了MONA将是15万级的全自动驾驶汽车。至少,在短期内它通过XNGP智驾辅助系统的标配,能大大减轻司机师傅的疲劳,提升乘客的安全性。在更远的长期,能够逐步地替代人类驾驶员,在部分场景实现“无人化运营”。
实际上,滴滴自动驾驶运营车辆,从今年开始就已经接入到滴滴出行App。并且采用“混合派单模式”,即人类驾驶服务和自动驾驶服务混合派单的模式。像在 上海 和广州的部分区域,如果用户行程的起终点均在自动驾驶服务区域内,用户的打车选项中就会出现“自动驾驶”。
此前,不少车企在推进自动驾驶运营车,都会独立推出一个新的App。但论基础用户量来说,在滴滴面前,没有一个网约车平台是能打的。比如,像 一汽 、 东风 、 长安 做的T3出行,像上汽做的享道出行,还有像广汽的如祺出行。无法接入滴滴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基本就是“摸鱼”的存在。
本质上,滴滴未来仍会坚持“大平台”的角色,只不过它以后可能是“管无人驾驶车”的大平台。而相比人类司机而言,无人驾驶运营车似乎更好管理,少了一个不可控的隐患。
写在最后
在2021年后涌现的“最后一波造车新势力”中,滴滴已经暗自退场,只剩下小米、百度这两家头部企业还在坚持。当然,可能会有人会认为,是“造车资质”劝退了滴滴造车。
据知情人士向虎嗅透露,程维的老家江西,此前已为滴滴疏通了资质的事宜。曾多次传闻提供代工合作的 国机智骏 ,其工厂也正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造车资质,大概率不是程维“弃车”的直接导火索,或许对市场竞争的悲观情绪才是。
但眼下,“偷偷摸摸式”造车仍在继续。在“滴滴弃车”之前,百度甚至为了把车量产,连夜更改了已经开过发布会的品牌名称。而小米为了保证项目的推进,在年度重磅发布会上对造车事宜也只字不提。还有,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为了拿一张“准生证”,不惜玩起来“套娃公司”模式,第一场新品发布会就连自己创始人都不敢抛头露面。
总之,倘若真因为一张“准生证”,就让一个可能挑战欧 美日 传统汽车工业的新品牌“胎死腹中”,那这未免也太过残忍和无奈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暗信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 算是最近汽车圈的“大红人”了。
先有 大众 抛橄榄枝,后有 滴滴 来牵手,小鹏对外合作接连拿下两城。但这些合作对小鹏的“雄起”来说意义大吗? 找车网
大,尤其是大众和小鹏的合作,至于有多大此前笔者已做过分析,大家可以看看《中国车企“雄起”!逆向合作潮都来了,这次求合作的是外资/合资》这篇文章。
至于小鹏与滴滴的合作期待值如何,就让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说道说道。
小鹏和滴滴,怎么合作?
8月28日,小鹏和滴滴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
根据双方的合作内容,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首批股份的锁定期为24个月。
基于此,小鹏汽车将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将作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进入市场,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项目代号“MONA”。
滴滴则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强有力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
除此以外,双方还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帮助小鹏攻打“15万级” A级车市场的收益是“越做越有”的。
据披露,双方就业绩目标安排达成协议,如果达到第一次业绩目标里程碑,小鹏汽车须向卖方或一名卖方指定人发行第一阶段业绩目标股份。股份数量将根据合资格新车交付量确定,最高数量为18万辆,且第一阶段业绩目标股份最多为1405.46万股A类普通股。
第二次业绩目标里程碑所对应的第二阶段业绩目标数量同样将根据合资格新车交付量确定,最高数量为18万辆,股份最多为1427.65万股A类普通股。
若没有达到业绩目标期里的里程碑,则小鹏汽车不向卖方发行相应的业绩目标股份。
换句话说,若项目“MONA”完成业绩目标,滴滴还将从小鹏汽车方获取更多股份。
小鹏和滴滴,为什么要合作?
那小鹏和滴滴为什么要合作?大抵还是因为资源互补,各取所需。
要知道,滴滴一直都有搅局汽车行业的心,只是近几年都在摸索,在该采取怎么样的商业模式上一直处于摇摆的态度。
2018年4月,央广网报道,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在京共同发起成立 “洪流联盟”。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未来滴滴坚决不造车,也不会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程维说是这样说,但在2020年11月的时候,却发布了一款定制网约车D1。而这车还是一款滴滴“量身定做”的车型,由滴滴联合 比亚迪 共同设计开发。
到了2021年3月底,滴滴在造车问题上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当时,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在官宣小米造车的重磅消息。而滴出行副总裁、小桔车服副总经理杨峻就在同一天发布微博称:“同一天,同一个梦想,你高调官宣,我低调启航。24个月后见”。
( 上海 街头的网约车D1)
之后,有关滴滴造车计划的消息时不时就会被传出来。
据 北京 商报等媒体报道,滴滴内部代号“达芬奇”的造车计划将对外公布,滴滴将打造定位于15万元级的紧凑电动轿车,目前团队规模约1700人。
结果“达芬奇”没等到,反而等到了小鹏和滴滴合作的消息。而且,从滴滴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这一点来看,滴滴放弃直接造整车转而赋能整车企业造好车、卖好车的意向已经很明显。
如今和小鹏达成合作,滴滴总算是在造车问题上有了一个明确的态度:自己不直接造整车。
但滴滴为什么要卖呢?很显然,就是因为这个造车计划搞不成,加之这期间滴滴还出现了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等情况,它需要整合资源,能搞就搞,不能搞就看看怎么变现,及时止损才是王道。
如果说滴滴是为了及时止损,那小鹏和滴滴合作就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目前小鹏汽车还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效益,没办法靠自身力量快速做大做强,而且前段时间又陷入了阵痛期,销量低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如今和滴滴达成合作共识,也算是有了新的出路和新机遇,毕竟滴滴掌握着很大的网约车市场。
小鹏和滴滴,这合作能双赢吗?
对于这个问题,小鹏官方表述是:通过合作,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进一步强化A级市场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而小鹏汽车还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
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滴滴一直致力推动出行市场的共享化、电动化、智能化。小鹏汽车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在汽车智能化技术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双方将持续在多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这样的回答确实很官方,但二者的合作被市场和业内看好是事实。
笔者注意到,8月28日港股开盘,小鹏汽车股价大涨,报收72.20港元/股,涨10.91%。
而包括中信证券、海通国际、东吴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都在研报中对小鹏与滴滴达成合作这一事件进行了点评。
就以中信证券为例,其表示,小鹏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拟以最高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旗下汽车业务,双方计划在智能电动车研发、共享出行运营、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继与大众合作落地后,小鹏对外合作再下一城。看好小鹏过去一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带来的成效在接下来的车型发售中继续赋能,叠加相关合作顺利推进,有望带动其困境反转。维持小鹏汽车港股+美股“买入”评级。
一业内人士的回答就更加直接了。
他说,滴滴与小鹏汽车的合作是双赢的局势。一是滴滴卖资源给小鹏会得到资金,小鹏和滴滴合作则会有滴滴的背书,可以在网约车领域发力,这对销量、市场占有率、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有积极影响。二是滴滴与小鹏汽车合作的这款车市场前景好,面向的是15万元A级车市场,这是个黄金价格区间,很多消费者的购车预算在15万元左右,加之15万元也是网约车公司采购车辆的标准,一旦车辆投入市场,其销量表现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想要知道二者合作效果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毕竟这答案从实际出发是最真实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小鹏,还是滴滴,二者都在积极拥抱行业的新变化、新机遇和新趋势,主动求变创新,这种态度是值得点赞的。所以,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后续二者的合作效果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瞰尚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最适合跑网约车的10款新能源的相关内容。
最适合跑网约车的10款新能源有比亚迪秦PLUS EV、比亚迪秦PLUS DM-i、比亚迪宋PLUS DM-i、比亚迪D1、广汽埃安AION Y、广汽埃安AION S、几何A、小鹏P5、哪吒U和东风风神E70,其中比亚迪D1最受网约车司机的青睐。
比亚迪D1是一款只面向网约车市场的纯电MPV,得益于其位置较后的后排座椅布局,使得比亚迪D1能够在轴距仅为2800mm的情况下,为乘客提供宽敞的乘坐空间,而且右侧的后车门还特地做成了电动侧滑门,十分方便乘客上下车。
另外,作为一台搭载了刀片电池的纯电车型,车辆满电表显续航为418公里,在市区内跑网约车的话,实际也能跑接近400公里,而比亚迪D1内置的滴滴专属车机系统,更是能够协助网约车司机更快捷地接单。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为传统燃油汽车的十分之一,燃油车主要是针对发动机系统进行保养,同时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等,另外在大城市中汽车普遍限号,但是新能源没有这个烦恼。
新能源汽车都是靠电机驱动,自然省略了机油、三滤、皮带等常规保养项,只需对电池组和电动机进行养护,保持其清洁。从常规保养项的区别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保养比燃油车要简单省事,那么价格上自然是省了又省。
以上就是关于小鹏汽车 网约车 小鹏和滴滴合作,能双赢吗?的全部内容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找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新能源汽车能跑滴滴吗1、跑滴滴跟车型没关系,只要在滴滴软件上能注册就可以,只是用新能源车跑,更经济实惠会得到更多的利润首先我们来看看新能源车到底适不适合跑滴滴,众所周知,纯电动车型最大的难题就是其续航里程和充电桩的问题,现在一般。2、新能源汽车可以跑滴滴新能源汽车跑滴滴的优点,利润高,电费和油费比起来可以说差距是非常大的,现在油价非常高,而如果使用新能源汽车来跑滴滴的话,在利润上面会增加
新能源汽车能跑滴滴吗?新能源汽车可以跑滴滴。新能源汽车跑滴滴的优点,利润高,电费和油费比起来可以说差距是非常大的,现在油价非常高,而如果使用新能源汽车来跑滴滴的话,在利润上面会增加一些。\r\n缺点也比较多,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电池,电池每充一次电放一次电就会有损耗,用来跑滴滴损耗比私家车肯定要快一些,这是其中一个缺点。\r\n第二个缺点是不方便,燃油车用来跑滴滴没有油了只需要找个加油站用几分
适合跑滴滴的新能源;适合跑滴滴的车型有哪些适合跑滴滴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适合跑滴滴的有吉利几何A(查成交价|车型详解)、北汽EU系列和比亚迪秦EV,这三款都是不错的选择。一、吉利几何A:几何A是吉利旗下的一款电动三厢车,车辆轴距为2700mm,它的设计风格是吉利新能源家族全新的设计语言。这款车主要有两个续航版本,410公里和500公里。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20千瓦,最大扭
新能源汽车可以跑滴滴吗?新能源汽车可以跑滴滴。滴滴快车的车辆准入标准如下:1.车辆型号:见车表标绿车辆;2.车辆性质:无要求;3.行驶里程:10万公里;4.注册登记日期:车龄6年以内;5.车辆价格:裸车最低售价7万以上;6.车辆保险:交强险车辆损失险(含不计免赔)商业第三者责任险30万及以上(含不计免赔)。扩展资料:1
适合跑滴滴快车的新能源车,有推荐的吗?适合跑滴滴的新能源汽车有吉利几何A、广汽AionS、北汽EU系列。1、吉利几何A吉利几何A是吉利新能源旗下几何品牌首款纯电动三厢轿车,是基于吉利新能源全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打造,主打极简和科技,以于今年在新加坡上市销售。该车型共有两种续航里程可供选择:410公里和500公里,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20kW,最大输出扭矩为250N.m。轴距
奇瑞qq启动前有滴滴6个声音1、车门没有关好: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车门没有关好,汽车就会发出滴滴响的提示音,并且仪表盘会显示哪一侧的车门没有关好。2、胎压不足:汽车有电子元件对轮胎进行监测、如果某一个轮胎出现漏气,胎压不足的情况,就会传递信息到报警系统。3、水温过高:水温报警系统只显示水温,不显示水位,如果该系统报警说明发动机系统缺水。4、机油不足:机油存量过低会影响
长安uni-v可以跑滴滴吗这需要看当地滴滴官方对于车型的要求。需要的条件有:1、拥有一辆本地牌照的车(行驶证上可以不是自己的名字)或者无车在滴滴平台租车2、该车的裸车价在7万元以上,车龄在8年以内3、本人拥有C1及以上驾照,驾龄3年以上2018年,为了规范滴滴打车的运行,国家规定滴滴在运营的时候是需要拥有合法的营运证件的。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申请人的申请,
十大最耐用国产车品牌十大最耐用国产车品牌排名为吉利、比亚迪、长城、广汽传祺、哈弗、奇瑞、WEY、小鹏、荣威、红旗。1、吉利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2、比亚迪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电池及乘用车生产商,它一直坚持
2023-08-31 14:25:49
2023-09-25 06:08:31
2023-09-21 20:05:41
2023-09-09 06:22:31
2023-12-14 08:55:24
2023-10-10 03: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