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09:46:31 | 找车网
日前,李想透漏了一条重要信息“2025年,
理想汽车
销量战略目标160万辆/年,营收5000亿”。表面上看是李想野心很大,仔细分析后
发现
,是理想根本没把
比亚迪
放眼里。为何这么说?详细分析一下。
网上有人说,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平均单车售价34万多,计算一下肯定不对。计算今年1-5月,理想总销量103840辆,
理想L8
售价33.98万,份额占比33.71%,找车网
理想L7
售价31.98万,份额占比28.22%,
理想L9
售价45.98万,份额占比32.8%,
理想ONE
售价32.8万,份额占比5.26%。33.98*33.71%+31.98*28.22%+45.98*32.8%+32.8*5.26%=37.29万元,这还是假设理想L8/L7卖得都是最低配计算的,即今年1-5月,理想平均单车售价一定超过了37.29万元。
另外,李想提到,2025年160万辆,5000亿营收,5000亿/160万辆=31.25万元/辆,即到2025年,理想汽车的单车平均售价将降低至31.25万。
单车平均售价怎么降下来?必须新增售价20-30万元车型,并大卖。
6月30日,在理想汽车成立8周年之际,理想汽车CEO李想发了一封致全体员工信,表示“到2025年推11款新车,含5款纯电车”。
11款新车都有哪些,盲猜(没有依据的猜)是这样:理想L7/8/9增程版,理想L7/8/9纯电版,
理想MEGA
,
理想L6
/L5增程版,理想L6/L5纯电版。
记得今年年初,理想汽车高管秦力洪表示,理想L7/8/9三款车的比较理想的销量是3万辆左右/月。到2025年,理想L7/8/9目标销量36万辆/年,纯电版理想L7/8/9规划目标销量也是36万辆/年,一款旗舰车型理想MEGA售价势必超过50万,假设目标销量等同于理想L9,12万辆/年。计算可知定位在20-30万级的理想L6/L5(及纯电版理想L6/L5)在2025年要承担76万辆/年的销量任务,即增程版和纯电版各要卖出约40万辆/年。
增程版还好说,理想目前卖出的车都是增程版,它有经验有优势。纯电版,要直面比亚迪的竞争。
20-30万元级纯电车型,理想规划40万辆/年的销量,真的不用考虑比亚迪的竞争吗?
比亚迪汉EV,目前售价27.18-33.18万元,比亚迪唐EV,目前售价28.28-34.28万元,目前这两款纯电车型还都没推出冠军版,推出冠军版后,粗略预计门槛将下降5万元左右,恰好都在20-30万级市场发力。比亚迪目前的规模优势已经很明显,三电系统都是自研自产,理想的纯电车和比亚迪硬拼性价比,怕是比不过。
如果理想L6/L5的纯电版今年推出,我认为理想没有胜算,但是,距离2025年还有两年。这两年,20-30万级纯电市场,会发生一些变化。
按比亚迪目前的发展势头,高端化任务交给了
腾势
、
方程豹
和
仰望
品牌,在20-30万元市场,除了汉和唐EV,似乎没有规划其它新车的消息曝光。这块市场,比亚迪可能没那么重视,这是理想的机会。
但还有一个问题,20-30万级纯电市场,是
小鹏
多年来一直紧盯且深耕的。售价20.99-33.99万的
小鹏P7
,目前月均销量还不足5000辆,新上市的
小鹏G6
将来卖得如何还不好说,理想20-30万级的纯电车型,有什么把握可以一上来就月销三、四万辆,我不敢信。
最后,一旦价格降低至20-30万元,理想还舍得给它的车配齐冰箱、彩电、大沙发吗?这可是它主攻家庭用户的核心卖点。
总得来说,“2025年,理想汽车销量战略目标160万辆/年,营收5000亿”这件事,我暂时认为极难实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讯
又到了每个月的月初,各家车企也是纷纷发布了上个月的销量数据。12月1日,AITO问界、蔚来、理想、小鹏、哪吒等多家车企公布了11月份销量快报。闲话不多说,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谁的表现更突出。
AITO问界
11月销量18827辆
11月鸿蒙智行旗下的AITO问界系列共交付新车18827辆,问界新M7交付新车15242辆,累计交付超27000辆。为尽快将新车交付到用户手中,问界一直在提升交付能力,预计12月可交付新车23000辆,2024年起单月交付能力预计将达到30000辆。
理想汽车
11月共计交付41030辆
2023年11月,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41030辆,同比增长172.9%。截至2023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325677辆,提前达成2023年30万辆销量目标。
小鹏汽车
11月交付新车20041台
2023年11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20041台,比增长245%。连续2个月月交付突破两万,再创单月交付新高。截至11月末小鹏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121486台,超2022年全年累计交付量。
蔚来汽车
11月共交付新车15959台
2023年11月交付量,共交付新车15959台,同比增长12.6%;2023年1-11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42026台,同比增长33.1%。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31582台。
哪吒汽车
11月系交付12506台
哪吒汽车11月全系交付12506台,哪吒X订单突破20000台,并全面开启交付中。哪吒山海平台2.0正式发布,哪吒汽车智能科技实力再进阶,泰国工厂成功投产,首台整车哪吒V-II正式下线,印尼工厂合作项目正式签约,首批用户盛大交付。
极氪
11月销量13104台
极氪11月交付达13104台,同比增长19.0%。极氪月度交付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0个月同比增长,累计交付突破18万台。
上汽大众ID.家族
11月销量15600辆
11月上汽
大众
ID.家族交付量达到1.56万辆,单月交付量再创新高。其中,ID.3的11月交付达到1.2万辆,已实现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得益于ID.3、
ID.4 X
、
ID.6 X
的持续热销,上汽大众ID.家族也快速迎来累计销量20万辆的里程碑。
智己汽车
11月销量8703辆
11月
智己汽车
共计销售8703台,其中
智己LS6
销售8158台,环比增长125%,在上市第二个月即成功登顶“中大型纯电
SUV
”月度销量冠军。
长城
汽车
11月新能源销量31170辆
11月,长城新能源乘用车共计销售31170辆,同比增长142.32%。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2023年1-11月累计销售23.2万辆,同比增长91.94%,前三季度环比持续提升,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理想的车究竟算不算豪车,究竟是不是好车?这个问题争论从未止歇。但是关于理想的车究竟是不是成功,这个答案却很清晰明了。最直观的从销量来看,在2022年,理想品牌全年交付13.32万辆,同比增长47.2%。再结合目前在售车型最低31.98万的售价门槛来看,它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而在最新的2月交付了16620辆的数据中也不难看出,理想品牌的成功并不是昙花一现,理想汽车至少得到了不少中高端市场受众的认可。不仅如此,如果我们稍有留意也会发现,马路上偶遇理想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争议就有热度,网上理想品牌被痛批的一文不值,但是现实中销量却一超多强,如此有戏剧化的反转,不得不不让人对它充满好奇,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售价30万+的理想,为什么这么多人买?
你说它设计新颖?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至少在新能源领域,从来都不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理想品牌车型相比之下,气场有余但个性不足,更有几分燃油车的韵味。而且内饰也是比较简洁,没有太复杂和前卫的设计。在新能源领域,它略显平平无奇。但显然这并不是理想不懂市场,而是它恰恰懂真正的受众需求,30万+门槛的目标群体显然并不都执着于个性前卫的设计,更多的还是用车质感和体验。而理想品牌的车型,并没有将精力放在噱头上,而是抓住了这两点,才能在层出不穷的新品冲击下,站稳脚跟,屹立于国产高端市场不倒。
一:场景多样化
30-50万这个价位区间,竞争已经不足以用白热化来形容了,这里不仅有老牌豪车BBA,还有各种搅局内卷的二线豪华品牌,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路虎捷豹和沃尔沃……有的靠降价,有的靠个性,有的靠品质,有的靠口碑,有的全都占据。不仅如此,瞄向这块蛋糕的还有很多国产高端,新势力车企也投放了不少新品车型,各有各的噱头和看点,试图分一杯羹。但是理想品牌目前算是最成功的一个,理想L8和理想L9在中大型SUV细分市场销量和认可度表现都很出彩,领跑一种新能源产品,甚至有时候月销破万能和BBA来掰掰手腕。这都是得益于品牌产品定位清晰明确,兼顾了潜在受众家庭用户的多样化用车需求。
从市场洞察到用户群体画像解析,再到产品定义都能够形成严密的闭环,只有懂了消费者所求,才能做到拳拳到肉,痛击目标用户的用车痛点,拓宽更多用车场景。而落实到产品本身,以L8为例,从双电机四驱和魔毯空气悬架等的标配,还有增程电动2.0系统,完美解决了城市用电,长途发电还有露营放电的需求,不仅能够兼顾城市SUV身份,面对野外的复杂地形,强劲的动力带来的推力还有四驱身份加持,也能迅速脱困。而对外放电,更是能够解锁时下热门的露营等用车场景,释放更多可能。不少潜在受众都表示,预算要比买理想多,但是没想到在理想上感受到了超级别和价位的体验,一款车能够解决家庭用车的不同场景,实用性便捷性出色。
二:增程式电动车身份
虽然增程式电动车被业内外人士诟病,评价它是挂羊头卖狗肉,是假的新能源。但是不得不承认,人家就是切实的从用户角度出发,既解决了短出行的便利和成本,又缓解了长途出行的焦虑。既有电车的用车成本和不限号不限行的便捷性,又有着燃油车走遍天下的底气。
理想作为一个新势力车企,没有去在燃油车领域和老牌传统车企掰手腕,也没去纠结插混还是油电混,而是直接从现阶段潜在受众的需求出发,给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不用担心电车的远程焦虑,也不用顾虑油车的限行和用车成本。后期必然还是会转战纯电动的战场,但是至少现阶段的做法能让品牌先存活下来,打开市场,提升知名度且收获一部分忠实用户,这种方式,虽然被业内不屑但确实有用。
而且不仅在动力总成的解决上,在车型的方方面面,各个细节,都能感受到理想对于用户体验的追求。车型版本不算丰富,最多就三款,多数情况下就是一款,没有什么配置的纠结,入门就是高配。除了刚推出的L7之外,其余车型都是6座布局,放弃了大5座的噱头和所谓的空间,从用车场景多样化角度出发,追求便捷性和实用性。
也没有为了7座而割舍掉豪车的舒适性,做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没有搞一些华而不实花里胡哨的配置,配置丰富且使用频率高,对于行驶品质也是有明显提升。不盲目的堆砌配置,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位驾乘人员的用车体验,豪华用车体验和质感体现在细节的方方面面,豪车的潜在受众又怎能不被打动?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8-24 05:06:58
2023-10-03 19:32:47